北京市政协委员建言擦亮历史文化“金名片”******
中新网北京1月17日电 (记者 杜燕 刘文曦)今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擦亮历史文化“金名片”。正在召开的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上,委员们围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文化遗址保护、历史文化建筑管理等建言献策,以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增强大国首都文化软实力。
“要以高度的历史担当,加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来自文化艺术界的新委员杨家毅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馆长,他称,北京城是中国都城发展的杰出典范,是“天人合一”“和合共生”等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理念的集中体现地,也是世界文化遗产集中承载地,因此要全面系统地加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既要系统梳理并保护好各类文物,也要保护各类建筑遗存,还要保护历史水系、道路等遗存。
在他看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还要正确处理好保护和民生的关系,不能忽视生活在这里的人。协调好城中居民生活,调动其保护意识,使其成为景观中动态活力的一部分,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应有之义。
“东胡林遗址是探讨中国北方旱作农业起源的最重要考古发现,是中华民族雄踞欧亚大陆东部的基础保障。由于种种原因,遗址保护及开发利用工作进展缓慢,遗址保护现状与其世界级科学价值和巨大影响力很不相称。目前,遗址的抢救性保护迫在眉睫。”民盟北京市委秘书长严为呼吁加大力度实施保护利用。
东胡林人遗址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东胡林村清水河北岸,是继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旧石器文化遗址之后的又一重要发现。严为建议,北京市政府把加强遗址保护纳入全市重点工作,将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深化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以此带动遗址保护利用升级工作。同时,要加强对遗址利用的专题研究和规划,运用现代技术,扩大发掘面积或调查新的同期考古遗址并进行发掘,为后续建设国家文化遗址公园和主题博物馆奠定基础。同时,要借助主流传统媒体、新媒体等将东胡林遗址文化推向世界,有效扩大中华优秀文化影响力。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杨利慧谈到,目前没有进入非遗名录的民俗文化多少受到冷落或忽视,建议北京进一步完善首都非遗的保护机制,以切实推进其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也为国内以至国际的非遗保护提供“北京样本”。
她认为,可以鼓励“非遗在社区”的理念和相关实践,彰显非遗与民众活生生的日常生活的关联性,更有利于维护和营造非遗传承发展的良好生态。可以设立专项基金,对各地的完整非遗资源,不仅仅是代表作项目,开展系统的搜集、整理和建档保护。同时,打造数字化的“北京非遗之旅”文化地图,规划设计数字化的“北京非遗之旅”,让北京的普通百姓和传承人讲述非遗故事,任何人按图索骥亲临传习所现场,实地观摩其技艺展示,通过这样的方式展示非遗的独特魅力。
根据今年的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北京将立足文化自信自强,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更好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黑龙江肇东市冬捕节开幕 千米大网拉出万斤鱼******
中新网绥化1月10日电 (记者 王妮娜)1月10日,“2022黑龙江冷水鱼·冬捕季”肇东市大似海第九届渔猎冬捕文化节盛装开幕,国内数百名游客齐聚肇东市,看千米大网冬捕万斤鱼。
当日,一年一度的肇东大似海渔猎冬捕活动开网,大似海鱼种场位于松花江北岸的涝洲镇安乐村,水域面积3000亩。在当天的活动现场,渔民们一大早就到了渔场中心区,这是大鱼集中的区域。确定好捕捞位置后,渔民们凿冰铺网,下网捕鱼。伴随着祈愿冬捕平安,多出鱼、出好鱼的祭湖醒网仪式后,十几名渔民排着队吆喝着将大网缓缓拉出冰面,一条条身上泛着水雾的鱼从水中出网。
国内数百名游客齐聚肇东市看冬捕。 肇东市委宣传部提供此次冬捕活动的“鱼把头”孙海宽说:“因为鱼冬天冬眠不进食,冬捕的鱼鱼肉口感非常好,比夏季的鱼吃着好吃。当天下了1600米网的大眼儿网,早晨6点多下网,10点钟收网,预计今年冬捕捕鱼量能达到30万斤,是个丰收年。”
现场,国内游客站在冰面上,看冬捕,也可以在现场看东北大秧歌、品尝现场的大铁锅炖鱼。“我是从湖北来这里的亲戚家过年,赶上冬捕,第一次看冬天捕鱼,太壮观了,大铁锅炖鱼也是非常好吃。”来自湖北省的刘奇滨说。(完)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